春節放假在家,鄰居突然造訪,一進門就讓我看她滿手的水皰。
原來她中午做飯時,不小心被熱油燙到手,當時只是簡單沖了一下水,沒想到很快就起了好多水皰,而且疼痛難忍,這才來找我,問我怎么辦。
我看著她的手,一邊聽她講一邊覺得震驚。
我時常在朋友圈轉發燒燙傷急救方法的內容,她總是第一個點贊支持,可支持我工作多年的朋友,卻仍不了解燙傷急救的正確方法。
我告訴她 ,燙傷后確實要第一時間沖水,但不是沖一下,而是要持續15-30分鐘,直到刺痛的感覺改善為止,現在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急救時間,我只能建議她去醫院處理水皰。
她離開后,我的情緒從震驚逐漸轉為了自責。
為什么宣傳了這么久燒燙傷知識,身邊的朋友卻還是會因為燙傷手足無措?
想到朋友被燙傷后痛苦的表情,我更加堅定了傳播燙傷急救知識的信念。
我開始思考為什么這些有用的急救知識得不到大家的重視,即使是非常支持燒燙傷公益的朋友,也常常忽略了急救知識的學習。
在與團隊分析討論后,我們總結出了很多原因:思維屏障、認知盲區等等,但最后我們得出:傳播長篇大論的理論去分析大家為什么不重視急救方法,可能并不會有多少人去看,倒不如把我們身邊真實的事件,展現給大家,或許大家就去主動學習了。
于是另一位同事,講了他身邊的案例:
兒子燙傷,他去醫院竟錯了!
我有一位要好的同學,因為他有一個年幼的兒子,我便送他一些預防兒童燒燙傷的科普手冊。
然而一次接到同學的電話,竟是他的兒子燙傷住院,住院期間他打來電話求助,我問他是否看過那些手冊,他說當時沒放在心上,拿回家就放在一邊忘記了。
所以,我的同學在孩子燙傷后并沒有第一時間沖水。
燙傷急救,要第一時間沖水,沖得越早,損傷越輕,鎮痛效果越好,而且至少要15-30分鐘,直到刺痛火辣的感覺改善為止。
而我的同學選擇了帶兒子去醫院,路上堵車耽誤時間,燙傷處熱量無法快速消散,等到了醫院,傷口比剛燙時還要深,需要住院治療。
還有一些同事分享了身邊的案例,聽了讓人既難過又生氣。
他們在自己或家人燙傷后,選擇在傷處涂抹牙膏、醬油、香油等等一些難以想象的“偏方”,最終導致傷口感染,病情惡化。
今天講了這么多,其實就是為了讓大家了解正確的燙傷急救方法,幾分鐘就能學會的知識,將使你受益終身。
燙傷急救方法就是救命的方法,
如果第一時間做了急救,
輕者不用住院、
重者減少疤痕和殘疾、
極重者可以挽救生命。
最后附上急救知識圖,
方便大家保存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