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預防未成年人燒燙傷征途上加速奔跑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紀實
記者 王冰潔 《中國社會組織》雜志2022年第15期 37-38頁 《中國社會報》2022年8月10日第5版
暑期來臨,未成年人安全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焦點。7月份,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在“愛無痕燒燙傷康復關愛中心”微信公眾號推出《夏天,提防這些隱形的燙傷“殺手”》《當心戶外游樂設施,夏天容易燙傷小朋友!》《1歲娃被泡面燙傷,家人脫衣、涂抹牙膏醬油……》等文章,圍繞未成年人燒燙傷安全問題做出提醒,向公眾宣傳燒燙傷預防和急救知識。
記者了解到,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成立于2014年,是國內較早關注未成年人燒燙傷問題的一支專項基金。自成立以來,基金在全國各地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未成年人燒燙傷預防和急救知識宣教工作。截至今年6月底,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已覆蓋全國29個省份的3000余所(個)學校和社區,聯動多地政府部門及全國200多家社會組織。
對燒燙傷的關切激發公益行動——
在艱難時刻確定了預防為主的方向
善舉源于善心。2014年9月,看到燒燙傷孩子和家長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以及貧困患兒家庭經濟上的無助,國家一級演員胡亞捷和瘢痕醫學專家孫便友借助個人的公眾影響力,鏈接了燒燙傷治療領域的專家資源,共同發起成立了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
最初,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只是針對貧困燒燙傷兒童治療方面進行救助。但讓兩位發起人始料未及的是,開展一段時間的救助行動后,求助者數量之多竟然導致資金籌集一時難以跟上需要。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每年約有數百萬名未成年人發生不同程度的燒燙傷。這些燒燙傷給很多兒童帶來終生的身心傷害,且治療嚴重燒燙傷花費巨大,很多家庭無力承擔。
回想當時的困境,胡亞捷說:“那是項目最艱難的時候,當時我們一直在思考怎么走下去?!?/span>
可貴的是,他們沒有停留在已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而是積極探索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項目開展過程中,兩位發起人逐漸發現,許多燒燙傷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這一發現指引著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逐步走向以預防為主、減少未成年人燒燙傷的方向。
2015年,兩位發起人與國內20多位燒傷專家、燒傷整形專家展開深度交流,初步達成減少未成年人燒燙傷之痛重在預防的共識;同年9月,他們拜訪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零四醫院盛志勇院士,盛院士十分肯定地告訴他們:“未成年人燒燙傷預防工作勢在必行?!?/span>
于是,著重在“預防”上做文章,全力聚焦預防未成年人燒燙傷科普宣教,成為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在減少未成年人燒燙傷之痛這條公益路途上奮力奔跑的“指南針”。
一直尋找加速開展燒燙傷預防的路徑——
聯合多方推動科普宣教更多更快更有效
從2016年開始,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開始多方聯動社會力量,共同探索并實踐預防燒燙傷宣講活動。
2016年至2017年,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1.0版”推出,主要內容是開展線下宣講,通過廣泛培訓志愿者和教師、制作預防燒燙傷的PPT課件、資助提供學生教材和教師教案,向孩子們講解預防燒燙傷的方法;2018年至2019年,“2.0版”升級為在線培訓志愿者和教師,并開發出繪本和情景劇,聯動全國多地多家社會組織,開展進校園的宣講活動。
這是一場在減輕未成年人燒燙傷之痛征途上的加速奔跑。
致力通俗易懂。為了讓孩子們聽得懂、學得會,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設計了卡通形象“燙燙小怪獸”和“皮皮小超人”,以此為宣講載體,大力普及以燒燙傷“沖脫泡蓋送”五步急救法為核心內容的預防和治療燒燙傷的知識。
開發兒童課堂。2016年12月,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發起了“遠離燙燙小怪獸兒童課堂”活動,走進北京多所學校開展示范課演示?!斑h離燙燙小怪獸兒童課堂”開發了系列科普視頻和教材、教具,涵蓋生活中“熱液、火焰、電擊、接觸、化學、輻射”等意外傷害的預防與急救知識,適合3至12歲兒童及家長共同學習。
聯合政府推動。2017年4月,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在河北省廊坊市舉辦“愛無痕固安工作站”啟動會和教師培訓會,首次嘗試以地方工作站的形式,與當地政府合力推動開展預防燒燙傷科普宣教。同年12月,“愛無痕蘭州工作站”成立。
啟動全民預防。2018年5月,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發起“全民預防燒燙傷教育工程”,以“少一個,再少一個燒燙傷者;多一個,再多一個幸福家庭”為使命,堅持預防為主,研發適應本土的科普宣教體系,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預防燒燙傷干預項目。截至2021年12月,已有150萬名兒童及其家庭受益。
盡管一直在加速奔跑,但基金團隊仍然覺得不夠快。
“現在我們必須要走一條預防燒燙傷的‘高速路’,必須和每天受到傷害的孩子們賽跑,要跑在他們前面去阻止‘燙燙小怪獸’的發作?!?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Calibri;">2019年7月,在北京舉辦的預防和控制兒童燒燙傷健康安全教育專家座談會上,胡亞捷表達了自己急迫的心愿。
“如果中國的燒燙傷發生率能降低或消失,我們燒傷科醫生很愿意失業?!弊剷?,孫便友表達了和胡亞捷同樣的急迫心情。
這次座談會成為新的轉折點,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3.0版”呼之即出。
聚力于點的突破和面的延展——
努力尋求燒燙傷問題系統性解決
進入2020年,新的加速奔跑開始了: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團隊決定以“點的突破”和“面的延展”謀求“量的突破”,基金“3.0版”正式啟動。
“點的突破”指的是進一步降低燒燙傷預防科普知識的門檻,以更簡單實用、更方便操作的形式推廣進校園和社區。
為此,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開發了視頻課程,可以免去志愿者或老師的授課與宣講,直接播放視頻課程即可讓觀看者學習到相關知識。同時,簡化升級“兒童預防燒燙傷科普工具包”,孩子們可將其中的“預防燒燙傷警示貼”“感溫貼”等拿回家中應用,有效實現預防和急救知識的生活場景應用與推廣。
2021年11月1日,“遠離燙燙小怪獸兒童課堂”開通線上申請渠道,全國所有小學、幼兒園都可免費申請“遠離燙燙小怪獸兒童課堂”授課包。
“面的延展”指的是通過舉辦研討會、建言獻策、聯動政府相關部門和專家等方式,開展政策倡導,努力推動相關問題的系統性解決。
浪,成于微瀾之間。實際上,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一直在進行政策倡導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早在2015年11月,胡亞捷便與全國政協委員、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燒傷外科主任醫師夏照帆院士就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開展工作的方向進行積極探討。后來,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將研發的“遠離燙燙小怪獸兒童課堂”教材介紹給夏院士,希望通過夏院士的影響力,讓更多的人認識、推廣和運用這些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2020年5月,夏照帆院士在提交的《關于加強我國兒童燒傷預防和急救的提案》中建議:“推廣完善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錄制的‘遠離燙燙小怪獸’,讓它成為小朋友們喜歡的卡通節目,也可以印成卡通連環畫進行出版,供孩子們閱讀?!?/span>
2019年7月,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邀請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副所長馬迎華參加專家研討會,向其介紹中國未成年人燒燙傷的現狀及嚴重后果。馬迎華當即表示,愿意支持未成年人燒燙傷預防宣教工作,并指導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設計了相關調查問卷。后來,馬迎華在參加編寫2021年教育部印發的《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時,特意把“燒燙傷預防和急救知識”以及燒燙傷“沖脫泡蓋送”五步急救法等相關內容寫入其中。
就在不久前,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還就如何有效預防未成年人燒燙傷,向有關部門提出一整套意見建議,并表達了愿意提供相關支持與幫助的意愿……
尋求未成年人燒燙傷問題系統性解決方案,注定是一條不斷向前延伸的征途。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秘書長張代玉表示,雖然征途漫漫,但并不感覺孤單,他們會繼續在這條征途上加速奔跑。(本報記者 王冰潔)
原文鏈接:http://epaper.shehuiwang.cn/epaper/zgshb/2022/08/10/A05/story/660654.shtml